找一條 laplink 線,確定兩邊電腦的核心都支援 lpt 驅動程式。
$ dmesg | grep lp
lpt0 at 0x378-0x37f irq 7 on isa
lpt0: Interrupt-driven port
lp0: TCP/IP capable interface
把 laplink 線插入並聯界面上。
用 root 身分在兩台電腦上設定 lp0 的網路界面參數。舉例,如果
你想用 max 連接 moritz:
max <-----> moritz
IP Address 10.0.0.1 10.0.0.2
max 端應該這樣開始:
# ifconfig lp0 10.0.0.1 10.0.0.2
moritz 則這樣:
# ifconfig lp0 10.0.0.2 10.0.0.1
好了!也請你看看 lp(4) 和 lpt(4) 的 manpages。
你也該把這些主機加到 /etc/hosts 裡面。
127.0.0.1 localhost.my.domain localhost
10.0.0.1 max.my.domain max
10.0.0.2 moritz.my.domain moritz
用以下方法檢查是否有正常動作:
on max:
$ ifconfig lp0
lp0: flags=8851 mtu 1500
inet 10.0.0.1 --> 10.0.0.2 netmask 0xff000000
$ netstat -r
Routing tables
Internet:
Destination Gateway Flags Refs Use Netif Expire
moritz max UH 4 127592 lp0
$ ping -c 4 moritz
PING moritz (10.0.0.2): 56 data bytes
64 bytes from 10.0.0.2: icmp_seq=0 ttl=255 time=2.774 ms
64 bytes from 10.0.0.2: icmp_seq=1 ttl=255 time=2.530 ms
64 bytes from 10.0.0.2: icmp_seq=2 ttl=255 time=2.556 ms
64 bytes from 10.0.0.2: icmp_seq=3 ttl=255 time=2.714 ms
--- moritz ping statistics ---
4 packets transmitted, 4 packets received, 0% packet loss
round-trip min/avg/max/stddev = 2.530/2.643/2.774/0.103 ms
我可以在我的膝上型電腦用 PLIP(Parallel Line IP)安裝嗎?
建立一個新的核心在 FreeBSD 安裝過程中是絕對必需的一個步驟。
但新版 releases 帶來一個更友善的核心設定工具指令的好處。在
FreeBSD 啟動提示號(boot:)時,使用 "-c" flag 你就會進入一個設
定螢幕,這允許你做常見 ISA 卡的核心設定。
仍然建議你最後建立一個核心,只包含你需要的驅動程式,這是為了
節省一點 RAM,但是對大多數的系統來說這卻不是嚴格的要求。
我不是住在美國,那我可以使用 DES 嗎﹖
如果對你來說使用 DES 格式的加密技術不是絕對需要的,你可以使
用 FreeBSD 的內定加密技術,有因為 DES 加密演算法不能由 US 合法輸出到國外,非 US 使用者不
應該從 US FTP 站台下載這個軟體(然而另外還有個有效的 libcrypt,原始程式基本上由澳洲的
David Burren 寫成。這個程式碼目前在某些非 US FreeBSD mirror
站台上可以找到。這個沒有限制的 libcrypt 原始程式,以及使用它
的 binaries 程式,可以在以下 FTP 站台獲得:
ftp://ftp.internat.FreeBSD.org/pub/FreeBSDftp://storm.sea.uct.ac.za/pub/FreeBSDftp://ftp.iqm.unicamp.br/pub/FreeBSD
ftp://nic.funet.fi/pub/unix/FreeBSD/eurocrypt
非 US 的 非 US 使用者請勿從 USA 下載任何加密軟體。這會導致站台的管理
者因為被下載的軟體惹上數個法律性的困難。
一個非 US 的 Kerberos distribution 亦正在發展中,現行版本通
常可由匿名 FTP braae.ru.ac.za 來獲得。
也有一個 專門用來討論
非 US 加密軟體。欲獲得更多資訊,寄一封內含單獨一行訊息說
``<majordomo@braae.ru.ac.za>.
啟動軟碟開始讀了可是卻停在``Probing Devices...''螢幕。
如果你安裝了 IDE Zip 或 Jaz 裝置,移除它並重新試一遍。
啟動軟碟片可能會被這些裝置混淆了。當系統安裝好以後你可以再
把它接回來。希望這在之後的 release 版本可以被修正。
當我安裝好重新啟動系統後,我看到``panic: cant mount root''
的錯誤訊息。
這個錯誤是因為啟動區塊跟核心程式對磁碟裝置的認知不相同。通常這個
錯誤會出現在雙磁碟的 IDE 系統,硬碟放在 master,或是在分離的
IDE 控制器上只有單一磁碟機,但是 FreeBSD 裝在 secondary IDE 上
。當核心指定第二個磁碟控制器的第一個磁碟機 wd2 時,啟動 block
卻認為系統裝在 wd1(第二個 BIOS 磁碟機)。偵測完裝置後,核心程式
試著把啟動 block 認為的啟動磁碟(wd1) mount 起來,事實上卻是 wd2
,所以失敗了。
要修正這個問題,以下幾種方法之一都可以解決:
當 Boot: 提示號出現時,輸入: 1:wd(2,a)kernel
然後按 Enter。如果系統開始了,就執行以下命令:
echo "1:wd(2,a)kernel" > /boot.config
讓它變成內定的 boot string。
把 FreeBSD 磁碟機移到 primary IDE controller,因此硬碟機是
連續的。
修改有關 wd 設定的行數:
controller wdc0 at isa? port "IO_WD1" bio irq 14 vector wdintr
disk wd0 at wdc0 drive 0
# disk wd1 at wdc0 drive 1 # comment out this line
controller wdc1 at isa? port "IO_WD2" bio irq 15 vector wdintr
disk wd1 at wdc1 drive 0 # change from wd2 to wd1
disk wd2 at wdc1 drive 1 # change from wd3 to wd2
安裝新的核心程式。
如果你移動你的磁碟機,並希望把先前的設定恢復,只要把磁碟用預期
的設定置換回來然後重新開機。你的系統應該就能成功的啟動。
記憶體的限制是什麼﹖